2014年4月20日,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開幕,鳳凰汽車作為官方合作媒體對本屆北京車展進行全程報道。鳳凰汽車與清華大學汽車產業(yè)與技術戰(zhàn)略研究院共同推出行業(yè)策劃《趙福全研究院》,希望通過“院長對話院長”來深入剖析自主品牌,直面自主品牌的生存現狀。以下為趙福全對話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廣州汽車技術中心董事長黃向東的訪談實錄。
趙福全:鳳凰汽車的各位網友大家好,接下來將進行北京車展《趙福全研究院》高端訪談欄目的第四部分,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黃向東來作客。黃院長請你和網友打個招呼。
黃向東:大家好,非常榮幸和趙院長及各位網友一起聊天。
趙福全:中國車展給人的感覺往往是產品展,而我認為真正的車展是技術展、實力展、戰(zhàn)略展。技術是企業(yè)實力的支柱,一個企業(yè)的技術老總幾年下來辛辛苦苦,面對車展,既有不安,又有興奮和期待。作為廣汽研發(fā)的領軍人,黃院長德高望重,既是學者也是企業(yè)家,更是我們尊重的老大哥。前一段時間通過汽車報報道我也感受到了廣汽自主研發(fā)飛躍式的進步,你在這么多年的堅守,帶領廣汽研發(fā)逐步發(fā)展的歷程中,肯定很過激動,有過感慨,同時也有很多引以為豪的產品。相信你們一定希望更多人了解廣汽的品牌、廣汽的產品,以及這背后廣汽的艱苦奮斗和飛躍進步。作為廣汽的技術領軍人,請你從行家的角度,為大家解讀一下廣汽此次參展的陣容。
黃向東:謝謝趙總的肯定。前段時間廣汽的傳祺GS5車型獲得了“軒轅獎”,由我發(fā)表獲獎感言。我當時很激動,說這個獎不是獎給廣汽的,是獎給中國所有自主品牌汽車的從業(yè)者的,因為那次評獎對象是在中國銷售的各種中外品牌車型,廣汽代表的是中國自主品牌。我們有幸獲獎,但是這個獎的背后不僅僅有廣汽研發(fā)人員、廣汽集團同仁們所做出的努力,實際上也包括我們從其它自主品牌主機廠同行中學習到的很多經驗。廣汽自主起步相對較晚,我們希望能夠發(fā)揮所謂的后發(fā)優(yōu)勢,向先行者學習,這其中也包括起步較早的趙院長帶領的團隊。這次廣汽能脫穎而出,實際上替大家爭了一口氣。當時排在第二的是長城哈弗H6,也是非常有代表性、做得很好的一款車,而包括大眾在內的很多合資品牌車型,都排在我們后面。評委團隊是國際化的,我相信絕對公正,這也是反映了廣汽各方面共同努力的一個成績。要說廣汽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可能因為我們是后發(fā)的,所以顯著特點就是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在起步的時候強調先打好基礎。我們采取了一種稱為“G-CPMA”的戰(zhàn)略,即廣汽跨平臺、模塊化的一個架構戰(zhàn)略,強調把基礎打好,因此,早期研發(fā)投入非常大。做第一款車的時候我們要研究的東西不止是一款車,而是要形成平臺化、模塊化的架構;這樣到第二款車開發(fā)的時候,成本投入、開發(fā)時間、技術成熟度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到第三款的時候,成本已經是第一款車開發(fā)成本的1/3了,確實提高了產品競爭力。我想這可能是我們有特色的地方。此外,我們也利用了廣汽集團其它的一些優(yōu)勢,比如從合資伙伴處獲得的一些經驗。
趙福全:雖然起步晚,但是加速度大,而且大家已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果,雖然整體的量還沒有完全鋪開,但已有的這幾款產品,已經能夠充分顯示出你們的進步。那么這次車展上廣汽到底以怎樣的陣容來展現你們的實力?在技術方面有哪些看點?請黃院長簡單介紹一下。
黃向東:此次廣汽集團的展臺,除了合資企業(yè)產品外,主要是廣汽自主品牌各種車型,以及代表我們技術的一些概念車型和技術載體,另外在隔壁展臺還有廣汽吉奧的產品。在我們自主品牌的展臺上有許多新產品,以廣汽傳祺為例,這一次主推的是兩款車型,一款是馬上要量產的“GA3S”,實際上是現在已經在售GA3車型的一個兄妹版。雖說是一款新車型,不過變化不會大到大家完全不認識,這款車型添加了許多新的內容,尤其把廣汽所謂的“智慧傳祺”的主要內容都加進去,以后將成為標配。廣汽自主研發(fā)的“車載信息終端”具有非常高的技術水平,可以跟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車型媲美,功能上只多不少、只好不壞,以GA3S為主要載體展現給大家。
第二款車是以概念車的名義推出來,叫做“GA6”,GA6車型是我們量產車的一個代號,將在今年11、12月份實現投產,12月份將同廣大客戶見面的量產車與今天給大家展示的概念車略有一點差別,局部有些不同,其實已經可以看到量產車的絕大部分影子。這也是我們在B級平臺上開發(fā)的一款全新B級車,大家看到這個車和我們現有的廣汽傳祺從外觀上看完全是另外一個車,內部配置也有許多不同,如搭載的動力總成已經升級到1.8T和2.0T,搭載7速自動變速箱。而這只是其中大家比較容易感受到的差異,還有很多其它方面,包括搭載進去了智慧傳祺技術。這款車型與廣汽傳祺GA5明顯不同,體量大一些,整個外觀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一款車,我們也對其寄予厚望。我們在GA5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大家非常關心的新車質量評價,GA5獲得了很好的成績(72分),百萬車的故障率只有72個,半年產生一個故障的概率為零,這個成績目前大概只有奔馳、寶馬能達到,希望這樣的品質能夠繼續(xù)傳承到GA6上。
當然,我們還帶來了一些新技術和其它新車,也包括已經拿到目錄、正在廣州實行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的各種新能源汽車,大家都可以看到。其中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一款智能化的新能源概念車,它不僅是一款新能源汽車,而且可以實現無人駕駛,當然這個技術受當前法規(guī)等一些因素的限制,不能馬上成為量產產品,但可以代表我們對技術的前瞻性研究。
趙福全:看來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陣容,而且有很多相當深層次的技術內涵支撐。剛才談到了無人駕駛,前一段時間無人駕駛一公布,外界反應巨大,股票市場也有實實在在的反應,剛才幾位院長也都提及這是相當重要的方向,首先我們從技術角度來討論一下,廣汽如何看無人駕駛?在你們的整個技術路線圖中,它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你覺得投入市場的時間表大致會是什么樣一種狀態(tài)?現在開發(fā)的重點又在哪里?
黃向東:我認為目前我們還不具備預測產品進入市場時間的必要條件,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汽車駕駛方式、運行方式以及法律相關的問題,一個無人駕駛汽車萬一撞到人,發(fā)生交通事故是誰的責任,現在的法律無法做出回應,這是全球性的挑戰(zhàn)。就像基因技術已經有了,但在人身上使用是否涉及到道德問題呢?因此這一方面我說不好,但是這個技術可以不斷溢出,為現在汽車的智能化提供新的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智能化技術不斷提高是非?,F實的,比如說自動泊車,這里面涉及到的關鍵技術至少有這么幾點,一個是相關的傳感器技術,我們現在所用的傳感器如雷達系統(tǒng)、360度掃描屬于激光雷達,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別的系統(tǒng),至少像雷達系統(tǒng)的傳感器目前價格不菲,當然與當前應用量比較小有關系,推廣不開就貴,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另外,其它方面如整個控制策略的問題,雖然我們的車有了較好的自動駕駛能力,但還只是在以汽車為主的高速公路上行駛,而在大量行人的城市道路上行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形。我們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能實現一定功能,在實驗室測試可以通過,但不敢保證在馬路上跑就真的不發(fā)生任何問題,這也需要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把握。
趙福全:聽完之后我也很受啟發(fā),無人駕駛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即使我們尚不能實現充分的無人駕駛,在這過程中每一次進步也都會推動其它相關技術的進步,這些技術的進步會讓汽車更聰明,使汽車比原來的性能更優(yōu)越,進而反過來使無人駕駛技術更成熟,最終有一天無人駕駛就會全天候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新技術的應用本身就是汽車技術進步一個很重要的催化劑。
黃向東:沒錯。
趙福全:這個觀點非常重要。我們并不是單純?yōu)榱私K級目標,而是借助這個過程中的技術進步把車做得更好,通過日新月異、日積月累最后實現由量變到質變,否則大家會覺得廣汽僅僅是推出一個自動駕駛的概念而已。這就是“院長訪談”欄目深層次的意義所在,否則大家可能就不能真正理解,懷疑是不是要放衛(wèi)星?實際上我們最終要放衛(wèi)星,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放高炮。
另外一點,難得有機會跟黃院長這么深入交流,原來大家對廣汽的理解是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占足了風頭,自主品牌傳祺也在賣,但沒有形成很大的市場影響力。上次參加活動,走進廣汽后我很震驚,廣汽在研發(fā)上的投入、整個生產的管理,以及袁董事長、吳總的理想激情、做自主的心酸和取得成績的自豪,所有這些都超乎了我的想象。你能不能花兩分鐘時間跟網友講講廣汽現在研發(fā)的規(guī)模、重點、能力以及未來的戰(zhàn)略,我相信大家肯定翹首以待。
黃向東:廣汽研究院的發(fā)展歷史不是很長,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實屬不易。廣汽目前有幾個不同的基地,最主要的基地占地30萬平方米,是一個非?,F代化的工業(yè)園區(qū),里面建設有現代化建筑和配備先進裝備;有一大批各種專業(yè)、各種層次的研發(fā)人員在里面工作,開發(fā)出各種適用的產品以及對相關先導性的技術。這樣進行研究的一群人,大家都懷著夢想在那里工作。我自己說優(yōu)秀可能有點過分,引用一個官方數據說明,我國每年都會對國家級技術中心進行評價,全國加在一起有883個,評價體系包括研發(fā)投入、成果和人員水平等,得分60分以下就淘汰,60分到70分警告,70分以上屬于良好,90分以上是優(yōu)秀,評價前5%的是優(yōu)秀。在全國883個技術中心中廣汽研究院排在第17位,也就是前2%。
趙福全:這個數據非常有說服力,這不是汽車行業(yè)自己評,而是一個全國性的評價。
黃向東:這可能是一個方面,當然需要大量投入。與此同時,我想介紹一下廣汽的發(fā)展規(guī)劃,借用今天上午張董事長的話,廣汽目前的目標雖然不算很高,但很踏實,即要實現所謂的三足鼎立,也就是日系、歐美系、自主齊頭并進。
廣汽去年實現了雙百上千、實現了百萬輛的超越,廣汽集團未來的發(fā)展目標也要達到300、400萬產銷的水平,所以自主品牌至少要超過百萬輛,這是我們的目標。中國整個汽車市場格局實現了自主品牌三分天下,但最近一小段時間有所退步,我們希望第一步做到三足鼎立,然后做到半邊天。今天有人問廣汽開發(fā)了多少東西,這是由廣汽大自主發(fā)展的整體需要來決定的(包括廣汽吉奧)。我算了一下,未來5年里我們各種車型的開發(fā)可能要超過50款以上,5年完成,這個任務量非常重。當然這也需要銷量來支撐,如果沒有量或很小量,就很難有那么多款車型。
趙福全:請黃院長再從人員規(guī)模、設備能力這兩方面花兩分鐘給大家介紹一下研究院。
黃向東:我們采用的是廣汽集團的研發(fā)體系,廣汽研究院并不是廣汽集團研發(fā)體系的全部,而是廣汽集團研發(fā)體系的樞紐與核心。我們是分布式的,整個廣汽集團研發(fā)體系目前大概有4000人,其中在廣汽研究院里面大概有1500人這樣一個規(guī)模。當然我覺得這還不夠,按照剛才所說的任務量和需求而言,這遠遠不足,研發(fā)人員還需要再翻倍。
趙福全:現在廣汽的造型、底盤、電子電器這些能力都很強了。
黃向東:其實硬件的能力,只要有錢、舍得投入,就現有條件都可以實現,所以不覺得特別值得炫耀。我現在特別自豪的是擁有了一支精英式的、能打勝仗的團隊,這個團隊正在不斷發(fā)展,越來越穩(wěn)固,擁有一批領軍人才,其中有中國人有外國人,也有像趙院長這樣的海歸。我覺得一個好的研發(fā)團隊,需要有一個好的中間層支撐,有一批好的骨干來帶動大家做事,這點非常重要。我一直很重視團隊建設,如果沒有一支穩(wěn)固的團隊,工作就做不好。目前廣汽研究院的研發(fā)人員很穩(wěn)固,只加不減,不愿意跳槽。
趙福全:剛才你談到硬件有錢就能買,不值得炫耀,實際上這代表了廣汽集團對自主研發(fā)的投入。投入需要有決心,錢可以建工廠,也可以買車型、買技術,但為什么仍投入這么多前來自己做呢?這就是做自主的決心和承諾,同時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力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很了不起的,也能看到未來的希望。你是行業(yè)里的老大哥,在中國做研發(fā)很早,領導這么大的團隊,要支撐百萬輛的銷量,技術以外,質量、成本等各方溝通協(xié)調都需要你,承擔很多責任,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在支撐你?請你談談自己的心境。我想這個問題不僅代表你自己,也代表著很多人,至少代表你背后的1500、1600名研發(fā)人員。
黃向東:我一直懷揣著一個汽車夢,我也是海歸,80年代初期出國,大概在國外做了6年多以后回來。當時廣東搞了一個熊貓汽車城,對我的吸引力很大,我回來就跑到汽車城,清華汽車系的一位老教授在那里當總工,他勸我千萬別來,說這個地方要倒了。后來到華南理工大學一邊工作一邊觀察,看著汽車城真的慢慢倒掉。在這個過程中,我跟廣汽結緣,主要提供技術方面的咨詢意見;但我還是沒有去廣汽,因為當時廣汽沒有搞自主,我覺得去了難免浪費,直到后來廣汽決定搞自主,我還在猶豫的時候,廣汽領導和我們院長商量著讓我過去,就這樣我加入了廣汽。廣汽是下定決心要做自主品牌,我去廣汽的目標就是要發(fā)展自主品牌,有了如此具體的任務,我于2004年到廣汽工作。雖然以前跟廣汽有非常好的關系,但那時候沒有成為它的員工,是因為覺得如果不能親手開發(fā)自主品牌的汽車,用強大競爭力的產品打敗國際品牌,我的夢就沒算圓。想圓這個夢也要有平臺,廣汽給了我這樣一個平臺。
我非常感激廣汽給我這個平臺,使我有機會施展自己。為了實現夢想我就帶著一伙人開始做,我們從最初的15個人團隊慢慢發(fā)展過來,后來到真正開始做項目時也不過兩三百人,非常之少。但大家的心非常齊,承擔了很多海內外的任務,雖然總的兵力不足,但高素質人才也不少。我相信趙院長回國也是有這樣一個夢,一直到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抱著同樣的夢想加入我們。有時候我跟負責招聘的同事說,一個人是不是優(yōu)秀高校畢業(yè)、是不是學習成績拔尖,這些都是次要的,我們在選人用人的時候,一定要選懷揣夢想的人,也就是說他有熱心想做這件事情,而不是一個單純來尋工作崗位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逐漸擁有了精兵強將。不敢說我的團隊很大,但確實是一支能打仗的隊伍,當然我也希望進一步壯大。
趙福全:實際上到自主品牌工作,僅僅靠待遇是留不住人的。很多人跟你一樣有一個做自主汽車的夢想,這樣即使同樣的待遇甚至條件差一點,大家也還會選擇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然也要保證大家的良好生活。
黃向東:這是先決條件,我們的收入不見得很差,甚至可以說還不錯。
趙福全:但是同樣條件,在廣汽有實現夢想的更大機會,或許圓夢的結果不重要,圓夢的過程可能更有意義。上次我在一個場合提到做自主研發(fā)是辛苦的,做到一定程度就有成就感和自信,這是在合資企業(yè)里達不到的境界。在自主品牌做,職業(yè)生涯幾乎是沒有天花板的,在合資企業(yè)可能即使做到很高的層級,也不能做戰(zhàn)略決策。從這個層面來講,在從這個層面來講,我覺得在自主品牌一線辛苦打拼所獲得的成就感,是在外資、合資企業(yè)體會不到的。另外你談到的這些讓我有很多感觸,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你是老海歸,因為我們常把海歸聚集到某幾個人,實際上很多人很早就回來了。中國需要更多有識之士,無論國外海歸還是國內同業(yè)者,我們都有一個夢想,希望這個產業(y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斷進步,這里面也需要一種包容。剛剛我跟長安劉波院長聊,雖然他不是海歸,但他手下有六七十個海歸,團隊融洽超出想象,我們最終依靠的不是某一個人有多強,而是團隊的整體力量。華晨的邢如飛院長也曾說過一個團隊的力量靠著某一個人是不夠的。我覺得像長安原來的研究院院長朱華榮,執(zhí)掌研發(fā)期間業(yè)績很好,后來就升任黨委書記了,這也是我們研發(fā)老總們引以為豪的。
黃院長,我們再換個話題,如今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而我國自主品牌的基礎很差,品牌附加值又不高,很難通過在市場上的高利潤來貼補大量的研發(fā)投入;可是不投入又不行,消費者不認為自主品牌可以少幾項技術,畢竟人家辛辛苦苦攢錢買汽車,當然要買好的,這就逼著我們攻關技術,來做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我們暫且拋開管理、供應商、品牌等問題,僅從技術角度來看,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在眾多技術中進行取舍?你是如何來平衡的?自主品牌未來的10年應該在哪些方面更下功夫?
黃向東:我覺得還是要抓關鍵核心技術,另外選擇什么樣的發(fā)展技術路線也很重要。
趙福全:這些技術到底是什么?
黃向東:我們最近幾年著力發(fā)展發(fā)動機技術,希望至少跟得上當前國際先進技術水平。我們現在開發(fā)的一些新型小型發(fā)動機的某些性能指標,如升功率可以做到98千瓦,并且可以在量產產品上實現。可能有人認為不過就是動力大,油耗肯定也高。實際上我們開發(fā)的GS系列發(fā)動機的油耗水平,能達到很先進指標。如果整車裝載我們的新型發(fā)動機,常規(guī)運行情況下油耗水平可以達到一個很不錯的指標,其實我們以前用過的發(fā)動機也不錯,但還沒有達到特別先進的水平。所以剛才提到的GA6就要采用新型發(fā)動機,使得發(fā)動機技術不再落后于人。
從技術路線上看,前面也略微提到過我們采取的是廣汽跨平臺模塊化架構的技術路線。過去在開發(fā)的時候,別人問要用什么汽車平臺,我一開始的想法就是要打破平臺理念,一定要采用跨平臺實現較高的共享率,通俗講就是不會一個車一個規(guī)格、每個車上的東西都不一樣。
舉一個簡單例子,假如說一個車有5000個零件,這5000個零件是B車的,如果A車也是5000個零件,而B車5000個零件中有3000個和A車共享,就不一樣了。首先規(guī)格少了,可以把每一個關鍵件都做得更好,如此形成的各種各樣車型雖是千變萬化,但在相同的規(guī)模下,卻第一保證了質量,第二降低了成本,第三縮短了上市時間和開發(fā)投入。
再舉個外國例子,豐田汽車曾在美國吃了大虧要大量召回?,F在豐田提出了一個叫做TGNA的全新全球平臺概念,未來從A0級的睿智、A級的卡羅拉,到B級的凱美瑞,甚至漢蘭達,這些不同級別、類型的車型計劃在2015年以后都在這個架構上出來,架構覆蓋范圍從A0到C。其實豐田也是在向另外一家國際領先汽車公司大眾學習,這樣做可以規(guī)避曾經出現的很多問題。我們一起步就采用這種辦法,目前已初見成效,這就是我們的技術路線。
趙福全:我認為你剛才提到的模塊化、平臺化非常重要,也回擊了一些人的疑議,認為自主品牌應該主抓一個產品,花大精力做平臺、搞模塊化是不對的。實際上平臺化和模塊化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實現技術和零部件的通用化,以此來縮短開發(fā)時間、減少投資成本、同時質量更容易受控,形成規(guī)模效應。我個人理解這是在為企業(yè)的未來負責,如果這塊地今天種一個瓜,那塊地明天栽一個桃,最后肯定成不了一片園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堅定不移地走平臺模塊化、零部件通用這條道路。
由于時間關系,最后我再問一個問題。現在我們有很多東西要做,自己的能力又有限,國外企業(yè)之間的合作很多,比如日系和德系企業(yè)的合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一直在說中國自主品牌企業(yè)需要抱團取暖,究竟我國自主品牌之間能不能做一些共享?這也是我今天第一次提這個問題,因為知道奇瑞和廣汽也在探討合作,當然對此也有各種各樣的意見。并不需要你介紹奇瑞和廣汽到底共享多少技術,僅從多年從業(yè)經驗來看,請你談一下個人見解?
黃向東:其實我非常贊同自主品牌之間抱團取暖,也曾在很多場合包括在中國汽車行業(yè)討論會上經常說大家應該抱團,在某些事情上達成合作。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相互之間,而是國際巨頭,這是由大格局所決定的。關于我們和奇瑞之間的合作大家也比較了解,至少知道雙反都在積極推動,而且事實上我們也確實已經做了一些事情,包括前面一些推進工作的總結以及對未來進一步合作的具體布置。我覺得不只是廣汽和奇瑞之間,所有自主品牌之間都應是一種“競合關系”,有競爭、更有合作。目前我們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來自于合資品牌,他們有很多辦法壓倒我們,所以自主品牌抱團合作勢在必行,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資助企業(yè)做出這種選擇。自主品牌企業(yè)間的合作會越做越好,可以使大家雙贏,也可增強對外界的抵抗能力。
趙福全:尤其在技術上,因為技術涉及的面太廣,有單項更有之間的組合,我們這些后起之秀的企業(yè)要想一夜之間將所有事情都做到,一是資金、二是能力,三是市場規(guī)模都很難支撐。而如果每個企業(yè)都拿出一塊來共享,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我相信黃院長應該有很深的感受,因為我們確實什么都需要,什么都該干,但又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干。
黃向東:所以要分工合作。
趙福全:時間過得很快,非常感謝黃院長受邀參加此次訪談。之前我身在企業(yè),不方便評論其它企業(yè),而現在作為一個學者,同時兼有對企業(yè)的情感和了解,我覺得自己是很有發(fā)言權的。我認為,自主品牌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過去這幾年里傳祺創(chuàng)造的神話就是最突出的體現。廣汽當前的成績既體現了站在巨人肩膀上所取得的優(yōu)勢,也體現了廣汽的智慧。當然,核心問題是如何贏得明天,所謂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我認為這對廣汽來說是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我也想從這個角度談談我的個人看法:我認為成績顯著證明過去做的是正確的,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廣汽應該不遺余力地堅持做自主,這是廣汽的未來,也是廣汽的希望。而且不僅僅是廣汽,當廣汽得到“軒轅獎”時,你們是在為中國自主品牌做出貢獻。未來廣汽真正要實現的是把自主品牌傳祺做到很高的境界,這是廣汽人的夢想,也是中國自主品牌的希望。老院長、老朋友、我們尊敬的老大哥,再次感謝你的參與,和大家分享了這么多真知灼見。最后請你和鳳凰的車友們再說幾句。
黃向東:完全贊同趙院長所言,都說到了我的心里面了。各位網友朋友,希望大家有機會到廣汽參觀、指導,多提意見,我們廣汽研究院開展了企業(yè)開放日和一些其它活動,隨時歡迎大家來參加和交流。今天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和大家交流,希望可以在網上得到大家的反饋,非常感謝!
來源:鳳凰汽車